![1.png 1.png]()
云办公、云学习、云逛街、云旅游……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云经济”的崛起,公众发现有关书画的“云展览”也多了起来。
这些“云展览”,在一些全国性或省级以上的书画协会比较流行。这不,记者随意点开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简称“中书工委”)、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女画家协会、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等单位的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发现类似的展览有不少。
这样的展览,在书画家和美术爱好者们眼里,叫做“线上微展”,以示与平时在线下开展的大型展览活动区别开来。
“因为疫情,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暂时闭馆,线下文化体验按下暂停键。但在这个特殊时期,闭馆不闭网、资源汇‘云端’。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多推出一些‘线上微展’、‘线上专展’,丰富疫情防控‘宅生活’。”中书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胡越表示。
作为一家书画行业的专业协会组织,中书工委于近期策划组织了4项与抗疫相关的活动。2月2日,发布了“戮力同行·武汉加油——众志成城抗疫情书画义卖捐赠公益活动”倡议书,至今已在全国书画界征集到上百幅优秀书画作品,义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用于抗击疫情,目前正在探讨相关义卖活动是否采用线上拍卖等形式进行。与此同时,中书工委还在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开展“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会员理事作品网络展、湖北省会员书画网络专展,并推出了“文化中国少年行·2020全国青少年抗疫书画”线上征集活动。截至记者发稿时,中书工委理事作品网络展和湖北专展已在线上展出140位书画家的作品。“等下周设计人员全面复工,线上展览推出的节奏还会加快。”胡越说。
![2.png 2.png]()
自2月9日开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会员单位书画作品网络微展,至今已展出48家全国各地会员单位的作品,微信阅读量逐步上升。“从阅读量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近段时间书画作品在线上展览还是受到公众欢迎的。”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媒体总编卢森淼表示,“相比线下活动,线上展览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节约能源和资金,也促使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在研究会网站上,他们则在“空中展馆”展出一些收藏级书画作品,单品点击量颇为可观。3月3日,研究会又发出通知,面向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征集作品,开展“2020年网络书画艺术展览”,得到各地会员的积极响应。
如火如荼的“云展览”,全国女画家们也积极参与。在中国女画家协会官网,从1月30日开始的线上展览一直没有停歇。“近期的线上微展,我们就集中一个主题:抗疫作品。每天投放,至今已展出540多幅作品。”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说,“作品表现形式也很丰富,中国画、油画、水彩画、色粉画、漫画、水印木刻版画、素描、速写、综合材料……尽可能增加受众的线上观感体验。”
![3.png 3.png]()
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也充分发挥其地域和艺术优势,积极举办线上展览。据统计,从2月9日至今,研究会先后举办了人物、书画篆刻和诗词微展,全省138个老年书画会、社(院)参与,共展出书画篆刻作品465幅、诗词172首。与此同时,研究会所属的西湖印社、六和书画院和杭州、丽水、衢州、台州、嘉兴、湖州等地市的书画社(院)也举办了各自的线上展览。
书画界的这一变动,也引起了相关专家的关注。专家表示,以往类似书画这样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服务更注重线下,在这次疫情中,加大线上文化资源供给与开放、着力提升公众参与度,似乎成为共识。
“目前来看,书画线上微展,其给受众带来的体验感,相对线下活动要弱一些;互动也受到局限。未来,如何丰富书画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渠道,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形式,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课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安滨说。